艾条怎么用 艾条的分类和质量好坏判断介绍

2017-09-19 点击:87

  提到艾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也有很多人通过使用艾条来祛乏去病的。那么,大家知道艾条怎么用吗?艾条的分类有哪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艾条怎么用

艾条怎么用

  艾条的分类有哪些

  纯艾条

  纯艾条也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制好的陈艾绒用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或细棉纸卷制成的艾条。陈艾又称熟艾,放置三年的艾叶制成的艾条称三年陈纯艾条,五年的称五年陈纯艾条。古人对艾的选择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的记载。三年之艾就是陈艾。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清艾条

  清艾条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当年艾叶制成的艾绒卷制的艾条称清艾条。

  药艾条

  药艾是只在艾条中加得有其他一些药物,起到了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加强温经作用,比如加入活血作用等等,用哪个都可以,关键是要对症、配穴和坚持使用。

  怎样判定艾条的质量好坏?

  质量的好坏主要由生产艾条的原料决定(艾绒,包装纸,浆糊)。艾绒不得含有枝梗,粉尘,杂质。包装艾条的纸必需是优质细棉纸或桑皮纸。粘贴棉纸的胶必需食用浆糊,不是工业胶水。不符合上述几条为劣质艾条,不能用做艾灸。含有枝梗会出现爆燃,灼伤肌肤,损伤经脉。非棉纸和使用工业胶燃烧时会产生刺鼻有毒气体。

  艾条怎么用

  1、手拿着艾条,对准穴位直接熏灸

  这个最简单有效,灵活机动。就是可能手累些,不超过一个小时可以使用这个用法。

  2、用盒子装艾条熏灸

  这个方法就是需要一个艾灸盒工具,然后把艾条切成4段作用,放入盒子点燃。

  冬天蒙上一层透气的布。这种艾条用法省事些,时间可以久些。

  只是面积比较大,效果应该比起手拿单点艾灸差些。

  3、用夹子夹住熏灸穴位

  这个其实就是手拿着艾灸的延伸版,用夹子替代手,手拿着夹子。

  这样灸到最后不会烫手,也不会浪费艾条。

  可以是家里常用的夹子,也可以是专业用的艾灸夹。这个看你需要了。

  艾灸的作用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艾条怎么用

艾条怎么用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衣着多数是化纤、羽绒等,比较容易燃着,所以施灸的时候要注意防止落火,特别是用艾炷灸的时候要小心,以防艾炷脱落。用艾条灸以后,可以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进比艾条大的瓶内,用来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果用小艾炷,或者灸的时间短一点,壮数稍微少一点。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这样对患者的身体有益。

  9、防止晕灸

  晕灸虽然比较少见,但是晕灸就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汗出等,有一些的人还会发生晕倒。出现晕灸以后,就需要立即停灸,躺下静卧,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就可以了。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条怎么用?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上文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艾条的分类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养生

相关食谱